在没有月报的时候,每周有两个时间点关于疫情走势的留言会比较多,一个是每周一更新周数据分析时,另一个就是每周四香港卫生署发布当地的新冠及流感周报之后。上周四的时候有读者留言表示平时不看周分析,自己只信香港的周报,往期也有很多非广东地区的读者留言表示自己习惯按照香港的疫情走势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细琢磨了一下,如果真实这样,那其实这部分读者更需要看周数据分析了。
在《54周的大冒险》中和读者们提到过,在CCDC周报在2023年第17周停更后,公众号这边在两周后就引入了香港卫生署新冠周报的数据,当时还简单论证了一下为什么可以当做未来的参考。本来香港地区的数据我只是当做众多数据源和“金丝雀”中的一个,平时并没有给大家展示我每周看过的一些结论(偶尔会在微博群说两句),只是前几周的时候因为KP.2变异株的事情,有读者留言担心香港地区的数据马上就要“爆炸”,所以我偶尔会在周分析当中额外增加了一句对香港地区的下周预测(图 闲聊30-1),实际结果大家可以自己看。
香港地区第15周或将出现反弹或回落速度进一步放缓的可能。
第17周当地疫情或将在第16周的基础上继续小幅波动上升。
香港地区第19周的影响人数应有所下降,故此预计香港地区本轮疫情反弹或将结束。
从目前的流行情况判断,香港地区第20周新冠疫情或将继续回落。
综合现有信息,第21周香港地区新冠疫情数据或将在第20周的基础上继续小幅回落。
图 闲聊30-1
我知道很多读者在KP.2的和新加坡疫情的到时候都坚定的认为香港地区马上会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但实际上从第21周的数据来看这只是一轮小波动,受当地天气影响的可能更大些。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全国哨点阳性率的短期预测很难不翻车,而香港地区短期预测很难翻车。而就最近的感觉来说,由于不管数值如何,也还总是有质疑的声音(毕竟最近我都九个月没翻车了),所以有时候还是应该“膨胀”一些(每周带上具体数值的分析还有谁吗?)。
说回到香港地区的数据,这里选取香港卫生署和CCDC目前已公布数据的共同区间(2023年第5周~2024年第18周),能够发现长期来看两条曲线在走势上有部分阶段是相似的,但也有部分阶段是完全相反的(图 闲聊30-2)。
图 闲聊30-2
记得在2022年年底到2023年年初,我还没开始写公众号的时候,网上当时非常流行用香港地区的流行情况直接“复刻”大陆地区尚未发生的流行趋势,预测的第二、三轮峰值出现在第25周和第42周。不过从2023年的实际流行情况来看,其实和香港之前的流行差异还是很大的(图 闲聊30-3)。这也是为何我不建议读者们现在直接“镜像”新加坡地区的疫情走势,因为整体情况更为相似的香港都无法直接套用(反倒是香港和新加坡更相似)。不过开放初期在大家对新冠流行情况普遍都缺乏足够认识的前提下,直接参考已流行地区的过往情况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也要结合现流行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图 闲聊30-3
当然,香港当地新冠周报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长期来看确实可以作为重要参考,但具体到短期的流行情况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读者平时也有自己进行走势预测的习惯,那么请确定好自己的评判标准。若某个数据符合预测时或许可以认为准确,但如果结果与自己的预测不符就直接认定数据有问题的话,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现实世界的传染病传播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并不是靠照搬已流行地区的结果和数学模型就能直接复现的,要综合考虑各种差异化的存在(比如人群免疫背景)和突发情况的影响(比如最近南方部分省份的极端降水)。公众号每周的分析其实也只是一家之言,读者们有权选择各种信息源对未来疫情的走势做出自己的判断。只不过当大家一起经历了18个月的“疫后”生活后,希望读者们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更审慎的非情绪化判断。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本期封面:Disappointment by Julius Leblanc Stewart(1855–1919)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